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黨委書記、院長王德成在做客2017年全國兩會“對話新國企 發展新方位”系列網絡訪談時這樣表示。
樹立“公益類央企”和“百年科技研發集團”兩大定位
成立于1956年的機械科學研究總院是是目前中央企業中唯一從事裝備制造業基礎共性研究的科技型企業,也是推動國家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助推器。為裝備制造業提供基礎共性技術,推動制造業乃至工業的發展。
2016年,國務院國資委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落實1+N改革文件,認定機械科學研究總院的服務定位為公益類央企。在此定位下,王德成首先對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在對接國家創新戰略和中央企業“十三五”規劃要求中如何定位,作出了兩大解讀:一、承擔國家重大專項的任務,解決科研院所轉制后向行業服務能力弱化的難題,體現中央企業在制造業轉型升級中的引領帶頭作用;二、銜接高校的基礎研究和企業的制造需求,解決創新到成果應用之間的死亡之谷。
王德成說:“結合公益類央企定位和百年科技研發集團定位這兩大定位,能夠使我們更好地推動裝備制造業的轉型升級,為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提供持續動力,這既是國家政策的體現,也是我們職責使命的必須。”
積極承擔《中國制造2025》任務當仁不讓
2015年5月8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了《中國制造2025》,作為該行動綱領的主要執筆人,屈賢明指出,該綱領為機械科學研究總院提出了極具針對性的目標,可謂是“量身訂做的任務”。
他說:“比如,針對創新能力不強,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就可以解決基礎研究和產業之間的鴻溝。比如,對于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倚賴國外的問題,機械科學研究總院正有工藝、材料、零部件等關鍵技術的研究和攻關之長,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另外,鑄造、焊接、熱處理都是消耗能源比較大、污染比較嚴重的工藝,而熱加工正是機械科學研究總院的特長,解決能耗和污染的問題,機械科學研究總院也有優勢。”
王德成對此表示十分贊同,他說:“像屈院長提到的一樣,我們認為,機械科學研究總院承擔《中國制造2025》任務,獨具優勢,當仁不讓。在2025推進過程中,院內不僅協助工程院完成了中國制造發展戰略的研究,協助工信部完成了2025規劃建議以及規劃方案的編制,還在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規劃,以及智能制造工程規劃中承擔相關的規劃研究,力求把行業需求、我院技術和國家發展很好地進行結合。另外,帶頭執行實行2025中的創新任務。承擔強基工程任務總量的5%,承擔智能制造工程任務總量的15%,以及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近20%的任務總量等。通過這些任務的承擔,與500多家裝備制造企業建立了廣泛的合作,幫助了這些企業應用高端新技術,通過這些技術的支撐和撬動,又推動了裝備制造業的轉型發展和快速發展。”
屈賢明為以上做法點贊。他說:“一是靠自己,解決制造業存在的關鍵性技術難題,開發一些關鍵的產品支持制造業的發展。另一方面,發揮自身在政策研究方面的優勢,同樣也支持了制造業的發展??芍^軟硬兼并。”
人才、技術、資本多輪驅動 加速科研成果落地轉化
為了促進創新成果的取得,機械科學研究總院積極探索建設“三級研發體系”,即對當前產品和技術的改造所需要的眼前技術;
對一個專業持續進行的創新型長久研發;對整個裝備制造業領先前沿高端需求的專門研究。并按照科研體制考核,為未來實現國家制造強國戰略打造優秀的人才團隊和技術基礎。
2016年,國家出臺了多項激勵政策,王德成說:“這些文件的出臺,非常適合科技型央企,使得我們如魚得水,有了更好的創新環境。”此外,他還介紹道:“在國資委的批復下,我們作為國資委第一家整個集團實施了分紅權激勵,通過分紅權激勵的推動,全院各級創新骨干積極性提高,薪酬水平得到了加強,創新成果更為聚焦和集中。
在資本融合方面,2016年,機械科學研究總院成立了工研資本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投融資平臺,目的是加速科研成果的產業化,同時也以此作為推動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助推器。王德成說:“技術資本雙輪驅動,必然會加速創新和科研成果的轉化。”
“對話新國企發展新方位”系列網絡訪談,是由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國資小新)、《國資報告》雜志社聯合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中青網、中經網、環球網、第一財經、中國青年報、中國證券報、證券日報、上海證券報、中國企業報等媒體平臺,在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推出的系列訪談節目。將圍繞“發展新方位”,聚焦堅持發展定力,挖掘改革動能,培育創新力量,探索綠色模式,拓展國際視野五大核心主題,深度對話央企負責人、一線工人和專家學者,詳解國企改革發展熱點議題。
來源人民網
版權所有:中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京ICP備:0508042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40622號 技術支持:北京信諾誠